“板房村”全景,整体占地近万平米。
海淀区圆明园花园别墅三期烂尾工地,为讨要工程款,近千名工人自工程停工后已在此居住8年。其间,为解决居住需求,一排排蓝顶的活动板房围绕着烂尾楼建起,内通水电,甚至可以接有线,并因低廉的出租价格吸引了不少外地商贩来此落脚,逐渐形成了北京城中一座独特的“板房村”,目前内有2000多人居住。
属地街道办介绍,工地内共建有板房500多间,均系违建,内部环境混乱,人员密集。然而,因开发商与施工方的经济纠纷一直难解,工人们迟迟无法拿到款项,不愿离开“板房村”,多年来不断重复着“拆了又建”的尴尬局面,管理陷入困境。
迟迟等不来的工程款
6月的北京,天气开始燥热。年近耄耋的一对老人,在烈日下蹒跚而行,不时弯腰仔细翻检可变卖的废品,缓慢装进手里的麻布袋。傍晚时分,二人踉跄的身影从围墙边的入口消失。围墙之中的蓝顶活动板房,是他们所谓的家。
北五环外,肖家河桥附近一小区内,一排排板房或整齐排列或杂乱无章地交错在钢筋外露的烂尾楼中,四周被围墙圈起,与附近耸立的高层住宅楼形成鲜明对比。这片板房与烂尾楼夹杂的区域占地近万平米,内有2000多人居住。由于板房的数量越来越多,周边小区的居民习惯称之为“板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