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辉腾锡勒草原,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慕名前来观光的八方游客,或策马扬鞭驰骋草原,或三五成群合影留念,或蒙古包里对酒当歌……
——此情此景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汽车行驶在辉腾锡勒草原上,车内的记者却无心欣赏沿途的美景,脑海中不断闪现出“姜恩义”三个字:是什么让他坚守信仰30余年?是什么让他对腐败分子深恶痛绝?为什么群众称他为“贴心大哥”?
——带着种种疑问,记者走进了察哈尔大地,去探访这位纪检老兵的执着人生!
“经历10任纪委书记,身边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唯有他仍默默坚守在纪检战线”
32年的党龄、31年的纪检监察工作经历,这是察右中旗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姜恩义人生履历上两个重要的数字。
姜恩义出生于辉腾锡勒草原上的察哈尔右翼中旗,刚满18岁便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参军入伍,22岁光荣退伍后就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故乡,成为一名纪检干部。在纪检监察战线上,姜恩义从一名通讯员干起,一步步成长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31个春去秋来,他从未离开过察右中旗纪委监察局,用坚守和执着诠释了一名纪检人的忠诚与担当。
“经历10任纪委书记,身边的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和他同时期的纪检干部40多人均先后调离纪委到其他部门任要职,唯有他仍默默坚守在纪检战线,无怨无悔,尽心尽职。”每次谈到姜恩义,旗委常委、纪委书记康英都非常动情,“如果不是怀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理想信念的忠诚坚守,他怎能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同事们一说起姜恩义,都连连竖起大拇指,赞叹不已——
“他是纪委的老人了,能够坚守到今天真是不易!”
“纪委是清水衙门,且干的都是‘得罪人’的活儿,他却一干就是30年!”
“他对纪检监察事业有感情,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
“只要是组织安排的工作,就没有‘肥瘦’之分……” 姜恩义觉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纪检老兵,这些都是自己应该做的。每当组织找他谈话、征求其意见时,他总是说:“我在哪儿工作都一样,先考虑年轻干部吧。”
面对荣誉,姜恩义更是闭口不谈。从事纪检监察工作30多年来,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纪检监察系统先进个人、年度考核优秀个人,这些本该属于他的荣誉,他都挥手拒绝,谦让给了机关其他干部。
“只要秉公执纪、公道正派,就不怕得罪人,不畏鬼敲门”
常言道:家门口的官难当。而在家门口当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官更是难上加难。察右中旗地方不大,仅有3万多人口,同事朋友、乡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查办一个人,牵动一条线,得罪一大片。
姜恩义分管纪律审查、信访举报、案件审理工作多年,在查办案件过程中,打招呼说情者有之,送钱供物者有之,威胁恐吓者有之……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他都严词拒绝。他常说:“只要秉公执纪、公道正派,就不怕得罪人,不畏鬼敲门。”
2009年,旗纪委接到反映某乡一村支书贪污公款的举报,该村支书外号“肉三”,其家族在当地势力很大。考虑到案子很棘手,旗纪委常委会决定让姜恩义亲自挂帅查办。
然而,调查刚刚开始,各种阻力便接踵而至。“肉三”得知旗纪委调查自己的消息后,一方面,上蹿下跳、大肆活动,动用一切社会关系向姜恩义施加压力;另一方面,又亲自提着礼物到姜恩义家中,想让他“通融一下”。
“纪律不是儿戏,开绿灯的事我永远不会做!”姜恩义向“肉三”表明态度。
“肉三”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放出狠话:“真要查,小心你家人”。
“这个人不好惹,应付一下算了!”一些同志善意地提醒姜恩义。
查,还是不查?姜恩义陷入两难!
在百姓利益和个人处境两难时,姜恩义义不容辞地选择了前者,硬是顶着巨大压力,克服问题线索时间跨度大的实际困难,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深入实地深挖细查,最终把“肉三”案查了个水落石出,为乡亲们讨回了公道,帮助他们追回了7万多元的土地补偿款。
乡亲们拍手称快,把“秉公执纪、心系百姓”的锦旗送到了他办公室。
“‘肉三’家族势力很大,案情错综复杂,当时我们阻力很大。面对压力,姜书记和我们在乡派出所的一个房间里,和证人谈话做笔录,饿了就吃方便面、渴了就喝矿泉水。”当年刚参加工作的韩贵文说起该案还记忆犹新。
数字是最好的注释。近年来,姜恩义以其精湛的业务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认真负责的态度接访和受理各种信访462件(次),查办违纪案件81件,给予党政纪处分93人,对27名乡科级干部进行了处理,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60余万元。
“姜书记能够热心接待,耐心倾听我们的诉求,他是我们百姓的贴心人”
姜恩义不怕违纪违法者的威逼利诱,却怕“冒犯”了找他办事的衣食父母。
他深知,群众之所以来信来访,是因为有心声要向党和政府倾诉,有困难需要帮助解决,这是群众相信党和政府的一种表现。
在他分管信访工作的日子里,“一杯热茶、一声你好、一句请坐、一唠大半天”是他接访的标配。即使上访者大闹办公室,让他受气挨骂,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热情接待每一位来访者,专心致志地审阅每一封举报信,认真接听、记录每一个来访电话,经他调解和处理的信访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2012年春,宏盘乡高马家村部分村民因土地征占补偿等问题多次进京上访。因占地涉及一家化工企业,法人换了好几任,现任领导也不知如何解决是好,一时成为旗里的“老大难”问题。
失地问题是农民最大的心结,为了稳妥起见,旗里决定将这个难题交由经验丰富的姜恩义全权负责查实。接到任务后,他深入实地、先后走访、接待上访群众50余人次。
上访代表中的几个年轻人情绪激动,高声谩骂,言语粗俗恶劣。姜书记却并不生气,和颜悦色地给乡亲们递上烟,倒上水,请他们坐下来,耐心倾听诉求,不厌其烦地解答。最终,历时一年半,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上访人员情绪激动,说明我们的工作还不是很到位,说明群众确实有委屈。”姜恩义心里明白,只有倾听他们的心声,才能找准问题症结。
铁沙盖镇返乡农民李来柱,一个老上访户,患有胃癌,只能吃流食。每次到旗纪委上访,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小电锅,在姜恩义办公室一坐就是大半天。到了饭点,姜恩义总是跑前跑后,帮忙打上水、洗好米,在办公室给他熬稀粥。最终,在姜恩义的出手相助下,李来柱的事情得到合理解决。身患癌症的李来柱再次到旗纪委表示感谢,临走时流下了激动的热泪,嘴里不停地说:“谢谢,谢谢……”
“每当看到群众那无助、忧愁甚至近乎绝望的眼神时,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就应该群众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姜恩义心里始终装着百姓疾苦。
“姜书记能够热心接待,耐心倾听我们的诉求,他是我们老百姓的贴心人。”这是乡亲们的心声,也是对姜恩义最大的褒奖。
“他这个人太正直,说情打招呼的事肯定指不上他,我们现在都习惯了”
在当地百姓眼里,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可是个“大官”,想办点事儿,打个招呼绝对管事。但对于姜恩义的亲属来说,他这个“大官”的光真是一点也沾不上。
姜恩义的三弟患有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身体残疾、行动不便,加之夫妻二人都没有工作,也没有技能,仅靠做些小买卖维持生计。按照国家残疾人条例或民政救助条例完全有资格享受国家低保待遇。
一天,三弟向哥哥姜恩义提出,让他给相关部门打个招呼给自己办一份低保,好有一个稳定的生活来源,却被姜恩义一口回绝。弟弟不理解,“你当的个啥官?!连家人这点小事都不给办。我条件不够,还是你没这个能力?”
“因为你还有个50平米的门脸房,凭这一点就不符合办低保的条件,我是一个纪检干部,又是领导,绝不能给家人和亲属吃‘小灶’,让人背后戳我的脊梁骨。”姜恩义直截了当地回答。
“我那个小门脸房还是贷款买的啊!” 弟弟既委屈又无奈。
“他这个人太正直,说情打招呼的事肯定指不上他,我们现在都习惯了。”经历了“低保风波”,弟媳也很淡然了。
这些年来,姜恩义为工作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几乎忘却了家庭,忘却了亲情。
“结婚30年,家里的事一点都指不上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从来没有晚上7点前回过家……女儿从小到大他都没照管过……孩子找了对象,让我们去见见面,因工作忙,也没见成。”妻子郭江涛眼泛泪花,有抱怨,也有理解,“每次看他一回家就躺下,不一会儿就睡着了,我知道他确实是忙工作累了”。
老母亲今年81岁高龄。前些天,兄弟姐妹们张罗着给老人过个生日,借此一家人吃顿团圆饭,姜恩义满口答应。结果生日那天姜恩义还是食言了。
“老百姓见他倒是很容易,一个电话或者一个举报信就把他叫过去了”家人似乎已经习惯了他的“不顾家”。
“我是个有福的人——母亲常常叮嘱我,‘好好做事,不要搞歪门邪道’……妻子是我家的大保姆,我很感激,也有愧与她……孩子也很懂事,不用我操心。”姜恩义觉得这是他不断砥砺前行的动力之源。(付金泉 严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