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时事焦点新闻社! 
阅读排行
相关文章
一线传真
首 页 -> 一线传真 -> 拯救老屋,也拯救心——江南秘境保护记
拯救老屋,也拯救心——江南秘境保护记
发布者:admin     浏览次数:1808     发布时间:2017/8/14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舒珺  

从机场前往松阳的路上,一路云山雾绕,如登仙境。“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是记者对丽水松阳的第一印象。这印象没有随着深入而破坏,反因松阳众山村的“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而更加深入。

明末清初,浙江空旷的山区吸引了省内外的移民前来,在山间开垦出一片土地,开始了新的生活。闽地的人们习惯就地取材,用泥土夯成厚厚的墙壁,添上一些秸秆和瓷片造成夯土墙一“活”就是几百年;徽地人则青睐小青瓦,把小动物和人物刻在石头与木头上,形成精致、繁覆的木雕与石雕,显示着生活的情趣。

这些建筑历经岁月洗礼,如今大多已变为断壁残垣,斑驳不堪。记者此次造访松阳,是为了一件浪漫且伟大的行动——“拯救老屋行动”。这个项目为期两年时间,经费四千万,资助范围是松阳县中国传统村落里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中的私人产权民居——也就是村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居住的“老屋”。

橫樟村正在修缮夯土墙的一幢老屋

松阳辖3街道5镇11乡401个行政村, 留明山下的大东坝镇横樟村便是其一。这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的古村落地势平坦,气候温润,四季分明,“推开窗是山,抬起头观星”,依山而建的村子,带着些江南精致的玲珑气质与大自然完美融合。

86岁的村民叶毛娣如今已说不出话来,她16岁从隔壁乡镇嫁到橫樟村,70年来一直居住在这里。她所居住的老屋早已破败不堪,每逢台风大雨天气,村里干部都要通知她转移。去年1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启动了“拯救老屋行动”,松阳成为全国唯一试点县,探索出了一条社会组织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动私人产权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新路子。叶毛娣就是这次“拯救老屋行动”的受益人之一。

她的屋子里里外外被翻修了一遍,大门边上厚厚的墙用泥土夯实,屋内的横梁、木板也纷纷换了新的,新的瓦片一片一片被铺上屋顶,杂草丛生的天井也被整理一新,老屋修缮时,还在不破坏原貌的基础上增加了防潮设施,植入了卫生间,铺设了隔音板,改造了电线线路。

记者抵达她所住的老屋时,叶毛娣周身洋溢着兴奋的情绪。看到我们走进,老人家又是递水递瓜果,又是递扇子,十分热情。叶毛娣的亲戚对记者说道,“现在房子给她整修好了,电灯茅厕一应俱全,老人每晚坐在前厅纳纳凉,或者回屋内睡睡觉,这对她来说,是最实惠的事情了。”

兴奋的叶毛娣一遍一遍对着记者手舞足蹈表示对老屋办的感谢

松阳“拯救老屋行动”启动后,全县有135幢老吴的产权人开展了申报,现场方案审核了133幢,16个乡镇34个村的92幢老屋开工修缮,32幢老屋已基本完工。原本坍塌破败的老屋被一幢幢拯救,文物建筑被有效保护,看到破败的老房子一幢幢又“活”了,村民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松阳人的高兴都写在脸上。

距离松阳县城10公里外的千斤山和古官道“竹客岭”沿着山势匍匐向上,南侧为十里夵背,向北绵延而下,两山之间冲积出一块巨大的山巅平地。这里高山谷地龙潭后,是四都乡塘后村。

塘后村四周山峦起伏,形成天然屏障,中间平坦腹地适合建房与耕种。800年前,陈氏一族建村,另有何氏和江氏,一直以农业生产为主。

我们一行造访了塘后村31号。这是村里最古老的房子,住了四户人家,江万清和陈志林二位户主告诉记者,这幢房子花了42万元,“拯救老屋行动”补贴了50%,剩余的钱几家户主共同垫上,陆续修缮了一年多的时间,过程很是艰辛。

为了保持历史的沧桑感,修缮房子的原材料都尽可能就地取材,连门框上的玻璃都采用的是民国时期流行的泛白的透明玻璃,大门顶上的壁画也尽可能保留了。

尽可能保留下的壁画

记者造访老屋时,家人们很悠闲,坐在门厅内的板凳上,用西瓜和特有的端午茶招待记者。“以前一下雨,就担心漏水,而且房子经常返潮,每年都要修修补补”,他们对记者说,“现在舒服了!房子也不会漏雨了,也没有潮气了,还新添了现代化的厕所,精神都好起来了!”

他们是老屋的户主,也是主导老屋修缮的“组长”,陈志林本人就是一位木工,他亲自参与了老屋修缮的过程,换大梁,换门框,经过一年多的仔细修缮,这幢老屋已经基本整理完成。

其实,不仅是陈志林,几乎每位参与老屋修缮的户主,都有着亲自参与修缮过程的经历。新兴镇平卿村一幢老屋的5位户主,积极支持老屋项目,并不富足的他们先期拿出了5万的修缮费用,带头启动了老屋修缮;塘后村一老屋里的7位古稀老人,其中一位已近耄耋之年,也积极地参与到自己老屋的修缮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扫瓦片,清理水沟,每个人都干劲十足,充满了对未来窗明几净的家的期许。

事实上,从“拯救老屋行动”项目的实施开始,户主们的自主保护意识便得到了激发,自发组织召开户主会议、主动邀请老屋办的工作人员上门指导……项目启动仅三个月的时间,产权人就主动提交了近50分申报表。户主与工匠们探讨学习方案和概算的编制,主动到有经验的工匠师傅处取经,自己也积极加入到修缮队伍当中。

“这里是我的家,我要好好修修我家的老屋”,江万清告诉记者。

“有金色布达拉宫”之称的杨家塘村

“松阳依托独特的古村落资源,引导民众利用传统民居发展乡村民宿,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县委书记王峻看来,不同的乡村复兴可以有不同的乡村形态和追求,就传统村落而言,“活态保护,有机发展”才是硬道理。

王峻用词很有趣,他说,用“针灸疗法”对古村落进行局部调理,让村落逐步恢复元气,用最少、最自然、最不经意的人工干预复活传统村落的风貌和传统民居的生命力,让低碳、生态、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发扬光大,这也许是最好的办法。

为此,松阳县专门成立了“老屋办”——“拯救老屋行动”领导小组,与基金会共同拟定了《资金与项目管理办法》等实施文件。在老屋办工作人员的眼里,拯救老屋不仅仅是拯救了这些老房子,“也是拯救文化”时常被领导小组组长王永球和干事裘基鹏放在心上。

四都乡平田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村庄。这里海拔610多米,雨水充沛,云雾缭绕,古民居呈阶梯式层层铺开,所以又称“云上平田”。夯土的黄墙、黑红相间的瓦、木色的门窗……因地势所限,都是一字型两层三间结构,没有院子,一幢幢建筑低眉顺眼地错落在山间。

村民江斌将祖父曾居住的夯土民居改造成“爷爷家”青年旅舍,在保护传统基调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些新元素,外部形态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几乎未变,仍然与周围的其他民居和谐共生在一起,只在二层朝向良好景观的一面开设了一个长窗,将阳光、空气和秀美的风景引入室内。这样传统建筑保存完好,保留了乡村传统的原住民,又植入了体现当代文明的当代设计,接收现代时尚的游客,还为摄影师提供了创作机会,许多摄影师和写生画家来到这里,用手中的相机和画板描绘着这“最后的江南秘境”,用现代方式展现出平田的古旧与传统,让建筑、礼仪、习俗、曲艺等文化精髓都在传统村落中得以体现,并加以传扬。

像平田一样拥有民宿的古村落,在松阳还有一大批,人们在历史中传承下来的敬祖、孝道、邻里和睦与耕读文化精髓在传统村落中尽数体现,也在民宿的建设中尽数发扬。“敬天爱人、耕读传家”的文化血脉,不仅使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拉近了邻里关系,还能使人心得到修复,从而保护完整的乡村生态系统。

“不仅是修房子,也是修心”,王永球一遍一遍地念叨着。

修好的老屋

记者被告知,除夕夜的那天,橫樟村的叶毛娣所居住的老屋内贴上了新对联——“祖屋重修华堂瑞,家人同心小院仙”,香火堂里备好了食物和茶酒。有心人凑钱买来了新的锣鼓、乐器,“咚咚锵锵”、吹拉弹唱的“过年的声音”伴随着大人小孩的笑闹声,处处都透着家的温度。

今年春节期间,以拯救老屋为串线,央视以《家是什么—难舍的根,不解的愁》为题,报道了松阳县大东坝镇横樟村。节目播出后,迅速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有人说,“这是一篇看了能让人流泪的新闻,它触动了我们心里柔软的地方”。

“家”是什么,首先就是这些有形的建筑,如果有形的建筑都不存在了,那么乡愁也无从谈起。

记者离开时路过一家农户门前,一只土狗懒洋洋地把头靠在门框上,身体贴着清凉的石板路,目送带着“拯救老屋行动”的照片、录音与文字资料的记者,奔向古村落复兴的江湖。(图文/中国网记者 舒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最新公告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本网所刊载的信息,不代表中国纪检新闻社的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和建立镜像。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时事焦点新闻社(国内新闻采编中心)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
新闻热线 电话:010-83865296 13716592187 举报邮箱:3186572395@qq.com
总部地址:香港湾仔轩尼诗道383号华轩商业中心 电话:00852-3050 6885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34-3058 粤 ICP 备13015968
CopyRight 2012-2017 中国时事焦点新闻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