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时事焦点新闻社! 
阅读排行
相关文章
铁窗内外
首 页 -> 铁窗内外 -> 80年前 他们在黑暗的时代中穿透现实
80年前 他们在黑暗的时代中穿透现实
发布者:admin     浏览次数:1332     发布时间:2017/2/27
时间: 2017-02-27 00:13:18 |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首页> 资讯> 观点

    


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
 

    正值“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国现代艺术”尚未定论时,美国便迎来了历史上最黑暗的“大萧条”时代(1929-1939),也就是威廉•曼彻斯特在《光荣与梦想》里所描述的绝望美国梦。可恰恰正是这段物质和精神双层崩溃的时期里,一万多名美国艺术家失业,同时美国艺术被激发到新的极致,从抽象派到地域主义绘画再到超现实主义,形式多样且突破,终于实现了摆脱欧洲传统艺术语系、跻身西方艺术的领导地位的夙愿。

    整个2017年最不可错过的展览之一,就是2月25日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Royal Academy of Arts)举行的《大萧条之后的美国:1930年代的绘画》。

    只是这些画家的名字就足以吸引你前往:杰克逊•波洛克、乔治亚•欧姬芙、爱德华•霍珀、格兰特•伍德、托马斯•哈特•本顿……

    更有吸引力的是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们,艺术家们用新的美学表达捕捉了社会的巨变,表达前所未有的人文主义,时代和个体都可供人们反思。

    长久以来,热爱艺术的欧洲人跑去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只为看一眼镇馆之宝《美国哥特式》,格兰特•伍德这幅画几乎从未离开过这里。

    《美国哥特式》是20世纪以来美国艺术中著名作品之一,它与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野牛镍币以及山姆大叔并称为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

    尽管对画中人物的关系有很多猜测,比较可靠的说法是伍德请他62岁的牙医和他30岁的妹妹作为模特,并让他们穿上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衣服,他们的目光明显不在同一个方向,妹妹望向另外一个远方。

    这幅画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有人认为伍德用这幅画来讽刺中西部文化的狭隘和压抑,也有人把这幅画理解为对美国乡村道德品质的颂扬。单从欣赏的角度来说,他们手中的钢叉和服饰的线条,身后的风景和哥特式风格房屋都画得精致。两个人紧闭着双唇,脸颊消瘦,服装禁欲,显得无能为力且拘谨,是大萧条背景下维持自尊的农民形象。

    我想这幅画之所以能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也正是因为它表达着农民抵抗逆境、在这片土地上坚定留下来的决心,这是许多美国人所尊崇的品质。

    爱德华•霍珀是比较通俗的艺术家,表现人的孤独以及孤独中的诗意,风格是内省的、优美的。他的典型构图是单独一个人,经常是中产阶级形象,处在明暗鲜明的环境中,包括自然界、城市、房间等等,人物独处并且陷入沉思,环境安静而且具有朴素的美感,光线令人愉悦,与人物的孤独内省的状态构成对比。

    30年代,好莱坞一部接一部地推出电影,以娱乐大萧条时期的观众们,大萧条时期却也成了好莱坞的“黄金年代”。《纽约电影》似乎暗示我们,在轻浮和享乐的表面下,孤独充斥了人的生活。影院里,只有两个观众在座位上看着黑白的荧幕。年轻的金发女孩,穿着优雅,但相对于20年代的服饰已非常朴素简洁。她离开座位,轻轻地靠着走廊的墙。她的思绪在别处,她想去别处。画面的静谧让我们忽略了电影配乐该有的声响,以及电影院之外的,咆哮的现实。 

    乔治亚•欧姬芙至今仍旧是拍卖场上有史以来卖出最贵画作的女性,以花卉和静物闻名于世。30年代,欧姬芙用美国西部作背景,创作了一系列以头骨和骨头为主题的静物画。这些画中,有的骨头甚至悬浮在空中,属超现实主义潮流。有人认为这些骨头正象征着经济大萧条,也有人认为这些画作反映了边远地区的真实情况。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余温还未消失殆尽,美国梦却成了噩梦。曾经,这里满是机会与信心,现在,这里只有绝望。失业率在整个20世纪30年代都停留在两位数,无数人失去工作,生活在贫困和恐慌中。尽管很多工厂倒闭了,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美国步不停歇地继续生产,在轰鸣声中朝着工业化前进。

    查尔斯•希勒的作品里多以工厂、水坝、火车等机器时代的物品为主题,线条鲜明精确,结构严谨简单,具有精确主义流派的典型特征。他的一些作品具有摄影般的写实特征,也是他与同时代美国画家与众不同的地方。 

    画家爱丽丝•尼尔是一个积极共产主义者,她笔下的帕特•惠伦(Pat Whalen)是位工会运动的领袖人物,读完罢工的新闻后,双手紧握成拳,忧虑而坚毅。

    人们在不公正、歧视和战争的阴影里挣扎。除了经济的衰退和生活的贫困,1930年代,大量的工人罢工和游行在全美国展开。劳工组织争取保护工人的权益,他们被企业称为意图摧毁美国工业的“红色的共产主义者”。最终,这些行动改变了美国的劳工法律,让大多数美国人意识到,工会是真正的民z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十年里,制度、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民w盛行。 

    超现实主义的最普遍的主题之一就是将随机的物品缝合在一起,构筑一个神秘的梦境,费德里科•卡斯特利翁将背景绘制成贫瘠的土地,乌云下是不知所措的头颅和身体,被黑色蒙住的女子站在变形的物品前,直逼观众,带给人无尽的恐慌感。正是这个时期,欧洲的超现实主义运动进入美国,并对美国的抽象表达主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桃乐丝•李更是想通过描绘美国第一代移民的温馨生活情景弥补现实背景下的梦魇。张爱玲曾经评价这幅画说“……一家人忙碌地庆祝感恩节,从电灶里拖出火鸡,桌上有布丁,小孩在桌肚下乱钻。粉红脸,花衣服的主妇捧着大叠杯盘往饭厅里走,厨房砖地是青灰的大方块,青灰的空气里有许多人来回跑,一阵风来,一阵风去。画家通过感恩节熟悉的饮食与环境,用乡愁将大劫过后的美国人联系在一起……”

    上个世纪30年代是美国经济噩梦的年代,生存成了生活的主题,人们质疑着过去的信仰,城市里出现贫民区,人们逃离到乡村,寻求更低成本的田园牧歌,年轻人逃避现实躲进肤浅的娱乐里。艺术却前所未有地进行反思,现实与理想焦灼抗争,艺术家们创作出动荡时代下的新颖丰富的表达。

    作者:祝小兔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最新公告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本网所刊载的信息,不代表中国纪检新闻社的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和建立镜像。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时事焦点新闻社(国内新闻采编中心)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
新闻热线 电话:010-83865296 13716592187 举报邮箱:3186572395@qq.com
总部地址:香港湾仔轩尼诗道383号华轩商业中心 电话:00852-3050 6885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34-3058 粤 ICP 备13015968
CopyRight 2012-2017 中国时事焦点新闻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