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夏入秋,冬去春来,江南水乡,烟雨空濛……汉乐府《江南》、白居易《忆江南》、刘禹锡《竹枝词》、苏轼《望江南》等融入到杆技、空竹、绸吊等高难惊险的杂技技巧当中,演绎了一出海上丝绸之路上不离不弃的唯美爱情故事。
10月13日,一部融东方诗词歌赋、杂技为一体的杂技剧场《小桥·流水·人家》将在江苏省建湖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首演;10月29日,又将献艺2016上海国际艺术节,在艺术节分会场无锡大剧院演出。演出担纲主角,是江苏省杂技团。
运河船工刘水作为水手头领跟随郑和船队远航,与恋人小乔经历了一场离别相思的考验,航途千难万险,小乔忠贞不渝,最终两人穿越时空,在梦中的月光下相见,演绎“你侬我侬”并终成眷属。“诗词歌赋”“杂技剧场”“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一个个关键词,让人充满好奇和期待,却真实反映了江苏省杂技团创新图强、拓展杂技表现力的探索,也部分折射出杂技人探寻突破舞台瓶颈的努力。
“杂技剧场”是什么?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杂技探索的深入,杂技演出逐渐从过去简单融合技巧与艺术美感的情景叙事、情感渲染,发展出《天幻》《英雄天地间》《中华魂》《时空之旅》等更加综艺化的杂技主题晚会。进入新世纪以后,以杂技剧《天鹅湖》为代表的一系列杂技剧逐渐开拓了中国杂技在叙事功能上的创新热点,出现了《天鹅湖》《胡桃夹子》《红舞鞋》等众多杂技剧。与此同时,未来杂技该往何处走,也成为业内思考的问题。
“‘杂技剧场’这个概念,源自于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即强调演员不再单纯地作为舞台角色去叙事,而是把他们的情感、情绪解放出来,参与剧场的表达。”杂技剧场《小桥·流水·人家》编剧曹路生说。至于为何要选择“杂技剧场”这样一个形式,导演何晓彬认为,杂技语言相对来说长于抒情、拙于叙事,一些杂技剧在用杂技本体推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不太成功,技巧被标签化地贴到故事上,“如何赋予杂技叙事的附着力,我希望借助‘杂技剧场’这样一种新的艺术样式,找到一个突破口”。
为了实现“突破”,特别是“用杂技本体推动剧情发展”,自2015年底杂技剧场《小桥·流水·人家》建组后,就开始着手打磨杂技“遣词造句”的功能——根据剧情叙事、特定情境的需要,导演预先介入到演员的训练当中,调度演员如何练,从而在传统的杂技技巧中打磨、提炼出杂技剧场《小桥·流水·人家》特有的语汇。
在日前的探班采访中,记者在何晓彬的导演工作区看到了杂技剧场《小桥·流水·人家》的舞台小样、各色景片、人物造型和服装设计草图。何晓彬给记者一一演示了舞台换景调度的操作,并就“用杂技本体推动剧情发展”举例说:“像刘水在行船中遭遇风浪,我们运用了软钢丝技巧;表现刘水与小乔的分离、相思和相会之时,又用了杆技。”
记者了解到,汇聚艺术顾问边发吉、导演何晓彬、编剧曹路生与主演倪同辉、王硕等近百人组成的优秀主创、表演团队,加班加点,边改边练,至今该剧已先后五易其稿。不少观众在新闻发布会上观看了杂技剧场《小桥·流水·人家》的片段后纷纷大呼过瘾。
杂技创新的“建湖特色”
杂技剧场《小桥·流水·人家》的创作尝试,刚一发布就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对于江苏省杂技团来说,这背后更烙印着它从一个县级杂技团——建湖县杂技团,一步一步升格为盐城市杂技团、江苏省杂技团的坚实脚步。
江苏省杂技团建团于1954年,其前身是盐城市杂技团、建湖县杂技团。该团目前共有160多人,其中演员80多人,国家一级演员2人,二级演员7人,三级演员30多人。半个多世纪以来,江苏省杂技团传承和创新了200多个节目,出访5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各类各级杂技大赛奖项达50多个。近年来,更是培养了传承人才80多名,创新精品节目40多个。2013年,由当时的盐城市杂技团创排的大型音乐杂技剧《猴·西游记》在美国林肯艺术中心连续商演27场,引起了轰动。用江苏省杂技团团长吴其凯的话说,是“体制机制的创新为创作生产的创新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在管理体制上,江苏省杂技团打破“大锅饭”,引入了一系列的竞争机制。吴其凯介绍:“你有功夫、出本领,就拿高工资,多练出一门技巧,可以贡献更多的节目,就再给你提工资。”在杂技团的创演实践中,一方面坚持“寓艺于乐,以艺化人”,常年带着节目进农村、进校园,走遍团所在的建湖县全县200多个村庄、50多所学校,并于每周六下午在县大剧院举办建湖杂技周末剧场惠民演出;一方面坚持“出人出戏,创优创汇”,参加各类杂技比赛、驻场演出、海外巡演,从而磨砺演员,以“演”带“创”。
“我们大力培养尖子表演人才,引入高端创作人才,像这一次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协主席边发吉担任艺术顾问,曹路生、何晓彬等名家担纲主创,以剧目创作为依托,极大地提升了杂技团全体演职人员的精神面貌。”吴其凯说。
非遗传承的“铁打营盘”
建湖杂技,历来被誉为中国南派杂技的代表。历史上,该县庆丰镇所属方圆近百里内的18个村庄,被统称作“十八团”。包括顶技、蹬技、飞叉、杆子、爬杆、走索、舞狮、马术、戏法等技艺的“十八团”杂技,形象优美,难度较高,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地丰富节目形式、增加技巧难度、改进表演方法。2008年,“建湖杂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采访当天,记者在当地文化艺术中心——县大剧院看到,演员们正在紧张地进行杂技剧场《小桥·流水·人家》的排练,排练大厅中一个首演倒计时标牌赫然醒目,而旁边的布告板上则贴着排练进度表、演员排演心得日记,秩序井然。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国一流的杂技培训中心。
依托“建湖杂技”这一非遗传承载体,江苏省杂技团做了三件事情:一是先后为杂技建立了文字档案,搜集整理了有关历史资料,并组织力量编辑出版了《建湖杂技》一书,为“十八团”杂技艺人挖掘整理了相关资料,形成了杂技“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基地,制作了文字、音像等重要保护资料。二是抓人才培养,复排传统节目,制定了杂技传承人档案和传承人培养规划,使艺术能够代代相传,形成机制。三是遴选出一批小演员排优秀节目,不断推出创新节目。
盐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薛万昌告诉记者,经济社会发展为建湖杂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各种艺术融合创新、传统形式与现代表达相结合,是传承“十八团”杂技的可行模式。杂技剧场《小桥·流水·人家》把传统的诗词歌赋与杂技剧场的样式相结合,让我们看到了市场的前景,更看到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它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