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报道中国媒体还有待进步
程刚:我们媒体有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在国际关注的真正新闻事件中有很大的进步,但相对来说跟西方主流媒体还是有很大的距离。那个时候去黎以战争,当时有直接的双方交战。当时的中国记者没有人真正想过能去往正在打仗的地方,我们还是下定决心去。在那边碰到了BBC小组,记得有一个是印度人,我问他在那呆了多长时间?他说呆了七天。
周轶君:有的事情,我们是踩着那个点过去。
程刚:他们也是踩着点过去,但是他们能在那么艰苦的地方坚持七天,而且你能够想象他们每天做直播的话,投入有多,肯定是买来专门的转播车跟着一道去。
周轶君:他们是兵团作战,我们是散兵游勇。
程刚:中央台是老梁去的,他一个人在那边,又要拍,又要播,又要去联系前方,确实是非常辛苦,但是我们明显感觉到中国媒体在这方面前进了很多,但是还有很多方面得继续往前走,这种感觉是比较强的。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现在偶尔出去一下,我已经经历这个事情了,但这在西方媒体来讲是常态性的状态,什么时候把这个变成我们常态性的工作,我的护照随时随地有事情不用到使馆去,马上就可以走,就更好一些。
周轶君:我们在凤凰,因为是中国大陆的护照,去哪里都要办护照,在香港就方便了,不用办护照就可以。还有很多培训、投入问题,当时CNN有访问我们新华社驻以色列的一位女记者,当时参与了黎以冲突的报道,就问她去之前接受了多久的战地培训,对方很惊讶只有几个月,他们要真正去军队里培训,而且保险金额是非常惊人的。
程刚:去之前,在国内还问过,有没有这样的保险?国内所有的保险公司包括国际保险公司在中国国内都不开设这个保险。
周轶君:我们当时也是这样,在2003年打伊拉克的时候,好像外交部跟一家保险公司谈妥专门设了战争保险,才给了我们几个月只是战事期间的保险,到之后就又没了。
程刚:我们基本上能匹配一些防弹衣,钢盔这些装备,就OK了,当时也是专门买的。到黎巴嫩的时候,看到有些媒体也穿了防弹衣,比了一下,他们的很厚。我们那个被打一下就有感觉,我们是警用的,只能防手枪的射击。
周轶君:我刚刚去加沙的时候,配的是比较单薄的防弹衣,到后来冲突更激烈了,我们就从瑞士买了比较好的,里面是陶瓷钢板,特别重,我感觉戴上那个东西更不安全,头盔也特别重,戴上以后,头很难转。
程刚:我觉得还挺自如的,特别那个时候去伊拉克,我是穿着专业的军用防弹衣,穿上以后,感觉把你整个身体架起来了,架起来很舒服。
周轶君:我当时订的是最小号,但是还是大。到凤凰以后,在2007年请了两个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人给我们做战地培训,讲到防弹衣这节,说防弹衣其实是不能防子弹的,最有用的是头盔,可以保护炸弹爆炸的时候的弹片,很多人死亡是头部种了弹片。他们给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防弹衣,可以去定制。当时参加那个班是10个人,只有我一个人是女的,那些老师笑话我,是不是要一个粉红色,因为他觉得你是女的还去战地。
难忘战地报道:关于防弹衣的故事
程刚:有的时候说起培训,从国内的角度来讲,很多时候要靠自己的经验去积累的。我是到了工兵营,在那里讲为什么一定穿上防弹衣和头盔,最重要是防弹片,当时展示了搜集的很多弹片,有非常大,有很小但非常锋利的,那种东西打到防弹衣胸口进去也受不了。事实证明,他们有两个战士受伤,就是弹片蹦了,如果没有穿防弹衣,肯定就捡不到这条命。
周轶君:我记得当时在98年的时候,参加新华社跟英国的记者培训班,当时专门发了英文的手册讲你去战地要注意什么,后来去加沙的时候看到当地有粤语版的,但是没有中文版。很多事情是之前没有想到的,比如说有的人喜欢穿军绿色裤子,觉得去战地就应该穿成那样,其实那样最危险,因为你有可能被人家当成军人。包括防弹衣的颜色,我们之前觉得蓝颜色比较中性,但是去黎巴嫩变成跟维和部队一样,也比较危险。
程刚:在国际上大部分的防弹背心都是那样的,要写TV。很多事情只有去体会过了以后,才会感觉以后再去的话要怎么做,很多东西真得能够综合搜集起来,这种经验能一起来分享的话比较好。我开始觉得美国军舰非常亮丽,但是其实是灰灰的,绝对不会让自己非常明显和花哨。
周轶君:从战地回来这么久,看到公共汽车,第一个反映是想到爆炸,这算不上心理阴影。但是第一反应是处于戒备状态,不会害怕这个东西,完全没有害怕,正因为看那个场面看多了,才会有直接的反映。我的感受是去战地多了,自己的胆子越来越小,会想危险发生的时候,不会因为你是好人或者记者,就不会伤害到你,因为这些东西太不讲道理。
程刚:现在再有任务摆在我面前,我觉得没有问题,我不害怕,比如去伊拉克,我们住在饭店,回来以后,那个大堂被炸得非常厉害,当时说是爆炸,我有点不相信。这个地方估计就是人把炸弹带进去的。
周轶君:而且记者的长镜头特别像枪,半岛电视台当时去拍监狱,被美军当成敌方,就被打死了。
程刚:在黎巴嫩也有一个,非常年轻的记者,被打死了。我们去伊拉克北部那个地方,有一个丹麦的石油公司,请了中国的工程队在那边,我们去采访工程队,最后没有得到批准,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完备的安保方案,在这个方案规则里你这样进去会非常麻烦,所以不让进。像这样的公司在国外进行投资的时候,安全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成本。很多在动乱地区的项目,之所以很多国家放弃不做了,也是因为安全成本而放弃。我们国家的公司在这方面的意识不是很强,所以大家不会去考虑。如果把这样的事情报道出来,也许对中国的企业出国做项目会有一些帮助,虽然很多时候是通过外交的方式来想办法,这可能是中国的特点。
周轶君:我们两个是第一次见面吧。
程刚:对。当时看你采访的时候,就觉得很不简单,那个时候就想什么时候见一面,今天没有想到在搜狐平台上见到了。
周轶君:虽然你做平面媒体,我是做电视媒体,但是很多东西是共通的。
程刚:没错,有时候感觉做一个报道的时候,如果真正在那种场合碰到,大家很多都是互相帮忙的,都是共享的。再加上中国的媒体介入这样的经验和机会相对来说确实不是很多,能够更多地分享肯定对整个行业都是一种推动。
周轶君:可能下次会在其他任何场合见面。
程刚:没问题,今年在北京奥运会,各种各样的,也许不是在北京赛场,在外围碰到会更有意思一些。那今天先聊到这里。
周轶君: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