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时事焦点新闻社! 
阅读排行
相关文章
科教文卫
首 页 -> 科教文卫 -> 高校"跑腿先生"正抢手 "双十一"高峰月入三千
高校"跑腿先生"正抢手 "双十一"高峰月入三千
发布者:admin     浏览次数:2385     发布时间:2016/12/9

2016-12-09 08:58 来源:广州日报  我有话说

  原标题:高校“跑腿先生”正抢手

  高峰时“双十一”月入三千 “宅文化” “懒癌症”催生跑腿经济

  代拿快递、代买物品、早叫醒晚催睡、代上课、发生日祝福……如今广东高校校园正烧起一股跑腿经济热。

  这些提供跑腿服务的大学生被称为“跑腿先生”,他们的报酬从每单两三元到月入三千元不等。随着升学,“跑腿先生”的角色也发生转变,大一、大二的学生更多的是服务者,到了大三、大四忙碌的考研季、找工作季,他们又成为跑腿服务的需求者。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这股跑腿经济热潮背后,既有95后一代大学生特有的“宅男宅女”文化和强大消费能力推动,也有互联网共享经济渗入象牙塔的印记。

  文/广州日报记者李华 实习生陈文杰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黄明(化名)吃过午饭,打开手机平台,为的是看一下是否有跑腿的单可抢。他在手机上设置上课期间禁止推送服务单,空余时间他才会去抢单,“就像抢红包一样。”

  “个人跑”

  月入够一月生活费

  抢单后,他会先跟对方联系,沟通时间、方式,然后他去代拿快递或代买东西。完成服务后,他有时也会笑着对同学说:“亲,给个好评哦。”

  这是跑腿先生黄明的典型一单跑腿业务。

  今年5月份,黄明刚接触跑腿业务。取快递的小费由下单者自定,取一个小件价格一般3~5元,大件价格在10~20元。他觉得挺新鲜,“给需要的同学代拿东西,他节省时间,我赚取一些费用,比较科学。”

  后来他得知华工校友创办了一个校园服务平台,他当即申请加入。作为跑腿先生,黄明需要上传身份证或学生证,保证真实身份。

  真实、信任,是他觉得跑腿经济风靡高校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代拿快递,有时他也会帮同学买打外卖、打印资料,“感觉挺好玩。”他对比发现,代取快递比较好赚钱,有勤劳一点的,一个月可以赚1000多元,基本够一个月的生活费。

  特别是有一次他帮一位师姐把行李扛到5、6楼,当时行李较多,他一个人搬不动,他找来同学帮忙,完成任务后,师姐还给他发了一个大大的红包,“这种经历蛮有意思。”

  “跑腿团”

  “双十一”月入三千元

  王辉(化名)在广州大学上大三,他有一年多的“跑腿”经验,既当过个人跑腿,也加入过跑腿团队。

  照他的话来说,自己算是“半个跑江湖”的人了。

  “一开始,高校的‘跑腿’大部分存在于朋友之间。”王辉笑称,这种跑腿,“虽没有明显的成本,但更多是看不见的人情债。”

  这时,王辉发现“跑腿”的作用显现出来。只需花几元钱成本,就能没人情负担,“你出钱,我办事”。

  而跑腿团队则不同。跑腿团队将零散的个人集中在一起,他们通过微信接收跑腿订单,整理、优化跑腿路线,让跑腿“少跑多带”。

  王辉笑说:“特别是在‘双十一’的旺季,一个好的团队当月能接约1500个单子,平均每个单子能赚2到3元钱不等,月入3000元,最早实现的就是他们。”

  “跑腿群”

  实是方便同学请人代课

  有人抱团,也有人独自称雄组建跑腿群。李禾(化名)就是这样一位群主。

  目前他已经建立了三个“跑腿”的微信群。至于建立这些微信群的初衷,李禾不好意思地说道,原本是方便同学请人代课。这是校园里暗地的“刚需”。

  李禾说,学校对代课现象也是非常头疼,一方面是不符合校规校纪,另一方面是管理难度太大,短期内全面禁止又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代课”的这批跑腿者,游走于校规与利益之间。

  王奇(化名)已经大二了,这学期课程不多,他刚好有时间可以代课,他也想蹭蹭课,多了解一些其他大学课程。

  当然,王奇跑腿代课有一定的选择性:专业课坚决不代,被发现风险太高;他只选择大班的公开课。大家互不认识,他显得自然。

  一般他都选择倒数3、4排中间位置,前排和后排都比较扎眼。最紧张的就是老师提问时,“不要点到我代课的同学名字。”每次他都要在心里祈祷一下。没有点名提问,他也都不敢直视老师,生怕被发现。

  经过几次的心理折磨,王奇不再做代课的跑腿先生,他觉得为了一点小钱忍受这种折磨不理性。

  新花样

  修电脑叫醒催睡

  目前跑腿业态也更加多元化。李禾在群里正尝试做送夜宵外卖的“跑腿”。

  跑腿经济不一定依靠的是一双腿,也可以用一技之长帮同学修电脑或辅导课程,“类似共享经济。”黄明说,更会玩的同学,提出叫醒服务、晚上打电话催睡觉服务、帮忙发短信祝福朋友生日快乐等服务。“这些服务可能小费只有1元,但大家都玩得开心。”

  在半年多的跑腿生涯中,黄明也总结出需要服务的群体特征:时间不够、有些懒、不想跑、有些小钱。

  已经大三的黄明知道,随着考研季、找工作季的到来,他的角色将发生转变,到时需要服务的就是他,“大一、大二更多的是服务者,高年级学生更需要服务。”

  跑腿并非没有弊端。曾经是“专职”跑腿的王辉如今不再接单。他说主要的原因是 “浪费的时间与获得的利益不成正比,得不偿失”。

  对话: 校园里“腿”是闲置资源可共享

  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与人力资源,让跑腿利益最大化,成为各个跑腿平台亟待解决的问题。诞生于华南理工大学的“跑腿”平台立应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的理念是让你的时间更值钱。”立应的创始人林进光说道。

  毕业于江门五邑大学的林进光,专业学的是通信工程,但对创业有热情。毕业前,他做过服装批发,炒过股票;毕业后,他在证券公司工作过一年多。近年来,滴滴、Uber掀起的共享经济热潮,让林进光看到了校园跑腿的市场。

  林进光表示,一所普通的高校就像是“小社会”,两三万的群体中,隐藏着大量的闲置资源,立应的目的就是要将这闲置的资源盘活。

  广州日报:你们的运营模式有什么特点?

  林进光:之前不少代拿快递的平台,会固定请一些学生来兼职或找学校里的跑腿团队来合作。这存在管理难,成本大的问题。

  因为大学生当兼职,本身流动性较强。再者,代拿快递的利润空间很小,通常只是二到三元,兼职往往拿掉其中的八到九成,利润就可想而知。

  我们更像是一种跑腿界的滴滴,滴滴发掘闲置的车辆“共享”出来并获利。大学生在学校里的活动路线,其实大部分都是相同的——从宿舍到教学楼,到饭堂,到快递点。

  在校园里,无论你去那个点,你都能找和你“顺路”的人,这就形成了共享经济的基础,只不过这次是用我们的腿。

  广州日报:代拿快递等跑腿消费习惯怎么养成?

  林进光:我认为当前的大学生,特别是95后的一代消费意识更强,他们愿意消费这几元小费,换取自己认为更有价值的时间,而95后的一代,他们有这个经济能力。

  其次,宅文化的传播与流行,让现在的大学生都更“懒”,或者说是对服务的依赖性更强。(广州日报 李华)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最新公告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本网所刊载的信息,不代表中国纪检新闻社的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和建立镜像。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时事焦点新闻社(国内新闻采编中心)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
新闻热线 电话:010-83865296 13716592187 举报邮箱:3186572395@qq.com
总部地址:香港湾仔轩尼诗道383号华轩商业中心 电话:00852-3050 6885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34-3058 粤 ICP 备13015968
CopyRight 2012-2017 中国时事焦点新闻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