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关区85岁的王静娴老人和她智障的外孙女一起居住生活。日前深夜,王静娴心脏病突发,她第一个想起的人就是王师傅。
王师傅叫王宝生,是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一名普通员工,每隔一日,就会到王静娴家中做日常保洁,已经连续9个月了。老人对他的评价是:勤恳、可靠,“像亲戚一样”。
养老院副院长李鹏说,这个虚拟养老院是通过政府搭建的虚拟网络平台,将分散居住的老人纳入到“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由加盟企业主动上门,为老人提供各类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
“只要打个电话,服务人员就会上门服务,包括提供居家照料、餐饮、保健等10大类230余项服务”。李鹏介绍说。
甘肃省老龄办提供的信息表明,截至2011年底,该省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全省总人口的12.6%,达到325万人。尽管近年来甘肃“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落实”,建成的养老机构拥有床位3.2万张,但仍很紧缺。
老龄办调研处处长李明远透露,官方建设管理的养老院床位尤其紧张,今年预定,可能需要5至10年后才能入住。
相比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更符合中国内地人的选择。但随着家庭结构等问题日益凸显,子女无法照顾老人的情况越来越多,居家养老压力和矛盾也随之日益突出。
“年龄越大,就越觉得虚拟养老院好。”王静娴老人对记者说,过去,逢年过节打扫卫生都是请家政公司,但他们“给多少钱,就干多少活儿”,“雇保姆每月至少要1500元,而现在给虚拟养老院每月只交100多元”。
老人对王宝生很依恋,约定的时间没见到人,就会很着急。因身体原因,老人现在基本足不出户。王师傅会帮她从超市、菜场买回日用品和蔬菜。老人说,虚拟养老院在她家附近有一家养老院的协议餐厅,她也偶尔去那里吃饭,“想去的话,提前给餐厅一个电话,他们就准备好了,便宜、方便、实惠”。
虽然不出门,但老人每天读报、看电视,得知兰州变化很大:黄河风情线漂亮了,兰州新区升格成国家级了。
由于王师傅每隔一天就来看老人一次,小区门口的保安都和他成了熟人,连王静娴的智障外孙女都能认得他,而且只给他一人开门。
当下,老人最担心的“生病问题”也缓解许多。“大医院人多,花钱多。有了虚拟养老院后,在他们的帮助下,小病花几十元钱就够了。”
城关区民政局局长丁月英介绍,虚拟养老院已建成40家社区医疗服务站,下一步将在各个社区建立医疗社区档案,同时对“三无”老人和独居“空巢”老人全部实行政府买单。
“通过这个平台,老年人的血压、血糖、体重等基本的健康信息将上传服务网络平台,老年人或者子女随时随地可以第一时间掌握自己或者父母的健康状况,真正实现居家养老。”
丁月英告诉记者,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目前做得最好的是就餐服务。现在全区已建成48家虚拟养老餐厅,专门为老年人提供“一荤、两素、一汤、一主食”的“老年套餐”,老人每餐只需支付6元,政府每餐补贴9元。
此间虚拟养老院成立于2009年12月。目前,城关区已有7.8万老人加入,占全区老人数量的一半。甘肃省科技厅新近的消息说,依托该虚拟养老院申报的“数字化社会管理与服务平台示范”已被国家批准为“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将有四项新的服务系统应用,届时老人将享受到更周到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