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时事焦点新闻社! 
阅读排行
相关文章
国内时政
首 页 -> 国内时政 -> 牧区垃圾治理新探索
牧区垃圾治理新探索
发布者:admin     浏览次数:1500     发布时间:2018/5/24

 【三方谈】

  主持人:

  光明日报记者 万玛加

  嘉宾:

  青海杂多县城管局副局长 尼帮    

  青海杂多县吉乃滩社区服务站站长 乃措卓玛  

  青海杂多县萨呼腾镇牧民 成丁加   

牧区垃圾治理新探索

青海杂多县吉乃滩社区工作人员在进行环保宣传。光明图片

  三江源地区面临的困难有哪些

  主持人:杂多县地处三江源地区腹地,在推进牧区垃圾治理方面面临着哪些困难?

  尼帮: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草原生活方式的逐渐改变,日益严重的垃圾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三江源的话题之一。三江源地区面临海拔高、牧民居住分散、运输成本高等情况,过去杂多县只能全部采用露天焚烧和填埋的方式来处理垃圾。这一方面给三江源的生态健康带来了巨大隐患,另一方面随着垃圾量的增长,政府管理压力增大,对杂多县的形象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垃圾问题,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促进资源的可回收利用成为杂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主要的困难来自于处理设施建设不足、运行经费短缺、村庄保洁管护与管理机制不顺等方面。

  乃措卓玛:我们吉乃滩社区总共927户,3500人,95%以上是藏族,一半的住户是2014年社区建设时搬迁过来的牧民。过去逐水草而居,现在一下子搬到城镇居住,需要从各方面适应新生活,生活习惯上、思维观念上都需要转变。

  成丁加:我是世代居住在澜沧江畔的地地道道的杂多人,前几年刚刚从牧区搬到县城,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垃圾分类这个事刚开始确实有点不习惯,也有点不明白。政府给我们发放分类垃圾桶,配备转运车,环卫人员天天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我现在在社区也是身体力行,要说困难就是街道上的垃圾箱少了点。

  牧区垃圾处理摸索出哪些好办法

  主持人:在推进牧区垃圾处理新模式上采取了哪些好的办法?新模式的实施带来了哪些改变?

  尼帮:我们按照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原则,从垃圾产生的源头抓起,以每一个牧户为主体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结合牧区实际,推行牧区生活垃圾干湿分离和就地减量。以社区、乡镇为单位因地制宜选择和建立合理的垃圾收集与转运体系,积极合理配置垃圾桶、垃圾箱、垃圾车等收集转运设施。在实际操作中,制定严格的垃圾分类、清扫、收运、处理各环节详细操作规范,在垃圾收运管理中力求高效,并且积极推动生活垃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设。

  乃措卓玛:我们在推进“垃圾不落地,出门即分类”理念时,也是集思广益,开创了全新的管理模式,即保洁员、环保组负责人每天都要到牧户家里去检查垃圾分类情况;组团管理员每周去一次;社区主任、书记每半个月去一次;社区工作管理办公室每月对社区牧户进行一次评选,奖励先进,督促落后。说到变化是前所未有的,一是环境干净整洁了,社区县城变漂亮了;二是观念的转变,牧户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了,随时捡拾垃圾,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了。

  成丁加:国家的政策好,政府的办法多,给我们老百姓也带来了实惠,我们牧户生活改变也很大,一是知道了到哪儿都不能乱丢垃圾了,二是明白了垃圾也可以变废为宝,三就是街道上干净整洁、家里窗明几净,尤其是孩子们的环保理念一个比一个强。

  牧区垃圾治理下一步该怎么做

  主持人:为了更好地推进牧区垃圾治理工作,下一步还需要做些什么?

  尼帮:还是应该结合杂多的实际,根据不同的区位条件,选择科学合理的生活垃圾转运、处理方式。杂多地处三江源保护区腹地,生态脆弱、地广人稀、全县3.5万平方公里,只有6万人,因此因村施策、因地施策极为关键,只有采用最适合自身的垃圾治理模式,才能解决转运距离过远、成本过高等问题。我个人认为,从投资和环境承载角度看,杂多县在设备运用上,选择日处理能力在5至10吨规模的垃圾处理设施最为经济合理。今年国家在我们县开设试点推广小型低温热解技术的应用,希望它能够给牧区垃圾处理带来新成效。另外,杂多县唯一一个垃圾处理厂正在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完成后,这个垃圾处理场日处理垃圾能力将从之前的10万立方米提升到52万立方米。

  乃措卓玛: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牧民能够掌握不同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实现垃圾合理分类,减少垃圾产生量,正确了解垃圾与再生资源的区别,促进再生资源合理利用。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最新公告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本网所刊载的信息,不代表中国纪检新闻社的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和建立镜像。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时事焦点新闻社(国内新闻采编中心)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
新闻热线 电话:010-83865296 13716592187 举报邮箱:3186572395@qq.com
总部地址:香港湾仔轩尼诗道383号华轩商业中心 电话:00852-3050 6885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34-3058 粤 ICP 备13015968
CopyRight 2012-2017 中国时事焦点新闻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