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时事焦点新闻社! 
阅读排行
相关文章
今日热点
首 页 -> 今日热点 -> 精准施策、拆弹排雷 政协委员支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精准施策、拆弹排雷 政协委员支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发布者:admin     浏览次数:1714     发布时间:2018/5/17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201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控金融风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5月15日,一场以“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为主题的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会,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20多位来自政府部门、学术机构、企业界的全国政协委员纷纷支招建言,现场讨论热烈。

系统性金融风险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破坏性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意义重大。

委员们认为,当前金融风险处置取得初步成果,但仍需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监管机制、整治非法乱象,标本兼治、精准施策,在保持经济金融平稳运行的前提下逐步化解风险。

支招一:加强监管 搭建大数据金融监管平台

为开好此次专题协商会,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深入展开调研,先后赴浙江、山西、北京三省市召开座谈会10余场,面对面交流超过200人。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发言中谈到,由于法律授权不足、专业力量不够、监管手段不匹配,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履职常常力不从心。

对此,尚福林建议全面加强类金融活动监管。“加快处置非法集资立法,总结推广部分地方结合综治网格化管理和互联网构建‘天罗地网’等做法,提高对非法金融活动‘早发现’能力。”

运用大数据创新金融监管手段,在多位委员的发言中被提及。

“一些金融大案,往往因错过最佳风险处置时机,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全国政协常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建议建立全国性金融风险大数据监测平台,及时发现风险节点,为早期处置赢得先机。

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指出,要重点解决监管部门的“数据、算法和计算能力”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大对监管部门的大数据监管平台建设的投入,提供从大数据存储、清洗、脱敏、计算到呈现监管一体化大数据监管平台工程。

支招二:深化改革 打破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

“今年2月末,全国国有企业负债总额已经超过106万亿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路总公司原副总经理卢春房在发言中指出,过高的负债率会导致财务费用快速上升、企业信用评级下降、融资困难。

卢春房指出,国企要加快改革,其关键是要“瘦身健体”。“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重大投资、经营决策按程序办理,避免个人说了算,造成重大决策特别是投资决策失误。”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谈到,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进一步明确并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打破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消除政府隐性担保,对企业承担政府公共职能产生的各项成本,由财政以显性债务的方式全额承担。

胡晓炼强调,清除占用大量无效信贷资源“僵尸企业”的同时,要防止过剩产能“一面清,一面出”,循环往复出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李晓鹏深入阐述了处理好防范风险和深化改革的关系。他建议,要解决金融机构一股独大、缺乏制约的问题,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股东制衡约束机制;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引入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增强企业吸引力,避免人才过度流失引发经营风险。

支招三:拆弹排雷 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就如一座冰山,水面上的是显性债务,而水面下的就是隐性债务。隐性债务的危险性不言自明。”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形象地将化解风险比作“拆弹”,要求精准且有耐心。

他指出,当前地方政府财政风险评估机制缺失。对重大项目,未来支出的责任有多大,谁来承担,缺少清晰的分析评估。“一旦失去财政风险评估的约束,就意味着‘点菜的不买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判断,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形式多样,透明度差,已经成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点。

“堵塞后门,开启前门。”肖钢建议,深化地方投融资体制改革,地方举债必须由地方人大审议批准,增强透明度和约束力。强化预算内外约束,严禁违规融资、变相举债,严肃纪律问责。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则从长效机制角度,建议建立地方债务全面审计、信用评级和向地方人大报告的制度。“要健全相应的会计准则、风险控制、信息披露等制度,由第三方机构定期审计,进行信用评级。”

支招四:健全机制 “慢撒气”化解房地产泡沫

去年以来,通过实施一系列调控政策,房价涨幅明显回落。

“但也要看到,各地房地产调控主要采用行政性、数量性调控手段。”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指出,要加快健全与长效机制对接的基础性制度,逐步调整退出与长效机制不适应的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王一鸣建议,完善住房租赁制度。“以人口净流入多的大中城市为重点,加快培育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市场,发展一批专业化的住房租赁企业。研究租房支出抵扣个人所得税和租赁企业税收减免政策,以及建设租赁住房的土地出让金由一次性收取改为按年收取,促进租赁市场发展。”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探索‘慢撒气’方式化解房地产泡沫。”尚福林指出,要把防控房地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他建议,严格落实需求侧管理政策,为深化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时间窗口”。进一步加快健全推动房屋长租市场发展的配套政策机制,完善扭转土地财政依赖的制度办法,畅通房地产多主体供应渠道。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最新公告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本网所刊载的信息,不代表中国纪检新闻社的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和建立镜像。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时事焦点新闻社(国内新闻采编中心)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
新闻热线 电话:010-83865296 13716592187 举报邮箱:3186572395@qq.com
总部地址:香港湾仔轩尼诗道383号华轩商业中心 电话:00852-3050 6885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34-3058 粤 ICP 备13015968
CopyRight 2012-2017 中国时事焦点新闻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