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时事焦点新闻社! 
阅读排行
相关文章
今日热点
首 页 -> 今日热点 -> 甲午沉思录
甲午沉思录
发布者:中国时事焦点新闻社      浏览次数:4703     发布时间:2014/7/9

                                    甲午沉思录 
            中国时事焦点新闻社首席记者刘永善 采写!
                                    

                                         一,回望甲午

   甲午二字,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字库中,也许平凡至极,但它作为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年法,当甲午再次在公元2013最后一抹夕阳掩入地平线,悄然出现于海内外中华儿女面前时,竟显得异乎寻常。多少与喜庆祥和的气氛有点格格不入,为什么?今又甲午,梦回北洋,120年后的今天,甲午二字注定要以汉字库中加粗黑体字的方式赫然跳入国人的眼帘!



  甲午海战的失败,揭开了中华民族长达百年屈辱史的序幕。北洋水师作为当时亚洲海军的佼佼者,也注定成为中华儿女的百年梦魇。站在甲午时空两度轮回的今天,再次用理性的眼光分析和审视那场世纪海战,无疑对实现中华民族强国强军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甲午之战留给世人太多的思索和警示,无论从哪方面分析其战败成因,无疑都是正确的,但每次再揭这块国人伤疤的时候,总有一些新结论跃然纸上。其一,海洋观念落后是甲午海战失败的根本原因:对于甲午海战的失败,从政治腐败、军力、经济力衰弱等多种因素分析,无疑是正确的。但根本原因,可以肯定地说是海洋观念落后,最终导致了有海无防、有防不固。其二,未能始终如一加强海军建设,是甲午海战失败的直接原因:北洋海军自组建以后,就一直走下坡路,清廷于1891年批准户部关于停购北洋水师两年军火的奏请,使北洋海军再未购进一艘军舰、更新一门火炮,北洋海军的训练水准亦呈消极状态,官兵军事素质低下。其三,军队领导与指挥体制不顺,导致无法协同作战,是海战失败的重要原因:海军各舰队之间,陆、海军之间未能实行整体协同作战。据史料显示,李鸿章在反思战败时,曾经把问题上升到体制的高度,我们认为李鸿章对于甲午战败所付有的直接责任是无法推卸的。光绪年间,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使朝廷上下产生了歌舞升平的假象,统治阶层对国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危机认识不足,判断失误,掉以轻心,当危机来临时,其实胜负早已注定。 

                            二,海洋观与海权思维

  《辞海》中对海洋的注释中:“海洋由作为主体的海水水体,生活于其中的海洋生物,邻近海面上空的大气和围绕海洋周缘的海岸及海底等组成的统一体”。海洋是资源宝库,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淡水资源等。其中,海洋生物资源具有特殊的生理特征,其使用价值是大陆生物不可替代的。矿产资源有大陆架油气资源、深海沉积矿产和天然气水合物,全世界34%的有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在海底。据国内外权威研究机构估算,世界海洋石油储备为1350亿吨,海洋天然气储量为140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量的50%;黄金在海水中总含量约为600万吨以上,相当于陆地储量的170倍,银总量为5亿吨,相当于陆地总储量的7000多倍,可作为核燃料的铀矿,约为45亿吨,相当于陆地总储量的4000多倍

  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它属于权利政治的范畴。当前, 世界范围内都瞄准了海洋经济,而同时海权竞争又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海权在各国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各国在海洋的争夺焦点面向公海及国际海底区扩展,各国在海洋问题上的合作与斗争更趋复杂激烈。

   在国际海权竞争出现新变化的当前,中国的安全利益也有了新的隐患。其一,中国传统海域遭周边国家染指,越南侵占南沙,中日在东海划界、钓鱼岛问题日趋复杂。其二,域外大国加紧插手中国周边海洋事务,美国推进海军力量实施战略东移,英法等国在南海建油田。其三,中国海上通道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我国80%以上的外贸需海上运输,逾90%的油气进口需走海路。其四,绕公海及国际海底区域的无序争夺,正严重损害中国正当的海洋权益。换言之,国际海权竞争的严酷现实,是对中国和平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考验。随着全球陆上生存空间的急剧缩小,海洋国土及资源正迅速成为各海洋国和陆地大国争夺的聚焦点。毫不夸张地说,海洋是民族盛衰所系。

  既然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比大陆更多、更稀缺的资源,既然海洋是对外交流,把世界连为一体的最广阔通道;既然海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二空间;既然通过新的国际海洋法规,使得无须武力扩张就可以获得大片蓝色国土;既然公海和国际海底成为了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那么,亲近海洋的民族必然强盛,疏远海洋的民族必然衰败,就不难理解了。

从世界列强的崛起看,公元前2000年地中海畔的雅典克里特人就建立了世界第一个海上霸权。15世纪文明重心转向大西洋,是因为航海业更发达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的崛起。随着产业革命的兴起,英国靠海外掠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而成为新的海上霸主,建立了号称日不落的大帝国。上世纪中叶,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争霸,重要内容之一是海洋航线及‍
太平洋中战略要地的争夺。纵观世界发展史,每一个强盛的国家和民族,无一不和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19世纪美国海军将领马汉所言:“有进入海洋之便的国家比内陆国家有更大的获得大国地位的潜力”。 

                          三、海洋文化与海洋产业

  顾名思义,海洋文化就是与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化生活内涵。

人类的生活来自海洋,人类文明起缘于海洋。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海洋的浩瀚壮观、变化多端、自由奔放、奥秘无穷,都使得人类视海洋为力量与智慧的象征与精神载体。海洋文化中崇尚力量的品格、崇尚自由的天性,其强烈的个性自觉意识、其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开放意识,都比内陆文化更富有开放性、外向性、兼容性、冒险性、神秘性、开拓性、原创性和进取精神。

  中华民族是人类海洋文化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我们祖辈居住的大地东南两面临海,海岸线长达1.8万余公里,这样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祖国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考古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国沿海地区就已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5世纪,中国古代的航海业和航海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古人还留下了众多描写海洋的诗词作品:“如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足见海洋民俗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文化的渊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如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历史性地开辟了亚洲海上航路,传播了中华物产和中华文明。更重要的是,在与不同国家进行文化、经济交流的同时没有占领别国一寸土地,没有掠夺一份财富,这在世界发展史上绝无仅有,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睦邻友善的文明之邦、礼仪之邦,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杰出典范。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世纪,种种激烈竞争的背后,实质上是海洋文化的竞争。不同的海洋思维、海洋意识、海洋观念等文化因素,决定着竞争的格局和成败。长江三角洲地处东海之滨、长江入海口与杭洲湾交汇区域,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2009年江浙沪三地GDP首次突破一万亿美元,成为全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随着长三角区域进入资源环境瓶颈期,陆域资源、能源和空间的压力与日俱增,迫切要求突破陆域制约,加快发展海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海洋资源是长三角地区最大的资源优势之一,长三角区域拥有海域面积约30多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达8200多公里。2008年江浙沪三地海洋经济总产值为9584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产值比重的32.3%,对全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14.7%。由此可见,海洋文化产业对一个传统内陆大国的重要性。 

                         四、我国海洋安全的基本现状

  与我国海域邻接的国家和地区有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在我国合法的300万平方公里海域中,不少区域和海上邻国存在矛盾和争议,有些我国固有岛屿被明目张胆占领,严重侵犯了我国主权,我国海洋权益正受到空前严峻的挑战。

在黄海,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可是在海域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如果按此划分,他们可以多得18万平方公里。我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在东海,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被日本非法占领。日本右翼势力非法将钓鱼岛进行所谓国有化,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钓鱼岛问题呈持续发酵状态,在其背后,世人看到的是日本这个弹丸岛国在右翼煽动下修改教科书、解禁集体自卫权、清算二战历史、践踏国际秩序,并以此为跳板、蚕食周边海域、达到对外侵略扩张的狼子野心。东海大陆架是我国的自然延伸,面积77万平方公里的海区中归我管辖的为54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方却提出日中两国是共架国,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按日方的无理要求,日本与我国有16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在我东海作业的渔船、海洋科考船经常遭日本海上自卫队和海保厅的舰机骚扰、跟踪和监视,严重影响了我国海洋科考和渔民的正常作业。

在南海,海洋权益受到侵犯更加严重。一是岛屿被侵占,南沙群岛有数百个岛、礁、沙洲和沙礁组成。其中适合驻军条件的岛礁除太平岛外,均被越、菲、马占领,其中被越南侵占29个,菲律宾9个,马来西亚控制5个。二是海洋资源被掠夺:南沙有十多个油气盆地,石油资源储量估算约为350多亿吨,天然气约为82700亿立方米,南沙周边国家在南海大肆非法掠夺性开采海洋资源的同时,疯狂勾结域外大国财团参与其中,至此,南海局势风云诡异、错踪复杂。如何巧妙利用军事、外交等多种手段破解南海难题,维护祖国尊严,是摆在中央高层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件大事。 

                              五、全面提升海洋实力

    海洋不仅是经济大动脉和未来生存发展的第二空间,也是最方便快睫的军事‍海洋不仅是经济大动脉和未来生存发展的第二空间,也是最方便快睫的军事交通线和最广阔的战略机动空间,谁能控制海洋谁就掌握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权力,以海军为代表的海权工具是海权的核心要素,是整个海权体系的中枢。随着世界自然资源的减少,能源问题已成为人类发展进化的重要问题。广阔的海洋已成为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和争夺长远战略优势的显要领域,一个国家的综合海洋实力是由海上军事力量和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力量组成的,而综合海洋实力又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世界上的海洋强国都离不开强大的海军做后盾。美、俄、英、法、日等海洋强国无不拥有一支强大的海上舰队。从海防战略而言,中国已从近岸防御发展到了近海防御,并在不久的将来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走向深蓝。 
                           六、全民海洋观现状剖析

   国土的概念,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管辖范围内的全部疆域。在长期处于农耕文明或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国,国土常常被理解为国家拥有的土地或陆地,然而,海上贸易发达的国家,很早就把海洋纳入了国土范畴。

   中国国土面积有多大?这是一个极容易回答的常识性问题。然而,令人吃惊的是,某高校在刚入校的大学新生中曾做过一次国情知识调查,99%的学子回答960万平方公里!这也难怪,长期以来教科书就是这样写的。不久前走红市场印数达千万册的《新三字经》也是:“我国土,九百六”,尤其不可思议的是,作为国家标志性建筑的北京中华世纪坛,也用了960块大理石作为国土面积的象征,这是一个民族的无知,是高层人士狭隘的大陆观念。国内著名学者纷纷呼吁尽快从上层开始,纠正错误,以正视听。从以上看似偶然的现象,不难看出全民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自觉认知与教科书的缺失,不能不说是中国的悲哀!确切地说,正确答案是:

1、我国国土面积不是960万平方公里,而是大陆加海洋的300万,共约1260万平方公里

2、中国版图的形象,不是一只雄鸡,而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陆地像火焰,海洋是火把。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走向海洋的国家之一。宋元埘代,海洋经济与海上贸易发达,海上丝路闻名遐迩,海上力量强大。直到明初郑和七下西洋达到了宣扬海洋文化的最高峰。明代中期以后,实行禁海政策,闭关锁国,重陆轻海的传统思想不断得到强化,以致我国海洋事业走向衰落。近代更是海权丧失殆尽,在造成国家衰败的同时,还铸就了人们头脑中重陆轻海的大陆观念,尤其是在意识形态的长期熏染下,“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的教育模式,把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海洋抛在国民的视线之外,长此以往,国民海洋观念淡薄,海洋知识匮乏,始终难以跳出祖辈生存繁衍的陆地圈,造成了国民素质教育中一项重大的、难以弥补的缺失,这难道不是一个巨大的遗撼和列强瓜分我国海疆的借口吗?

  在世界各国都把眼光瞄向海洋的今天,我国的海疆安全局势受到了空前严峻的挑战。要抓住机遇和平崛起,顺利实现中华复兴的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首先,具有协调大国关系的高超谋略;国家的战争动员体系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国民素质和国民的海洋国防观念;军队建设的合理投入;装备和军人待遇;军队的军事素质、军人的国家意识和牺牲精神;廉洁高效掌握现代军事技能的军官队伍;正确的军事思想、军事战略、战术和战法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务之急,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全民海洋观国防教育活动,要彻底转变国家大事与百姓无关的悖论,让国民深刻理解海洋观与爱国的关系,重温120年前那段不幸的世纪海战,借以反思历史,以史为镜,面向未来。

 中国时事焦点新闻社 总编辑马永龙定稿! 

                          2014年7月8日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最新公告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本网所刊载的信息,不代表中国纪检新闻社的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和建立镜像。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时事焦点新闻社(国内新闻采编中心)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
新闻热线 电话:010-83865296 13716592187 举报邮箱:3186572395@qq.com
总部地址:香港湾仔轩尼诗道383号华轩商业中心 电话:00852-3050 6885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34-3058 粤 ICP 备13015968
CopyRight 2012-2017 中国时事焦点新闻社 版权所有